管式换热器的作用有哪些
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过管束壁面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传递的设备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石油、电力、食品等工业领域。其核心作用是利用管内、外流体的温度差,将高温流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流体,以满足工艺过程中的加热、冷却、冷凝或蒸发等需求。以下从具体功能、应用场景及技术优势等方面详细说明:
管式换热器是一种通过管束壁面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传递的设备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石油、电力、食品等工业领域。其核心作用是利用管内、外流体的温度差,将高温流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流体,以满足工艺过程中的加热、冷却、冷凝或蒸发等需求。以下从具体功能、应用场景及技术优势等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核心作用与功能分类
1. 加热与升温
功能:将低温流体通过管束外侧或内侧的高温介质(如蒸汽、导热油)加热,使其达到工艺所需温度。
应用场景:
化工反应前预热原料(如合成氨装置中用合成气加热原料气);
原油输送前加热以降低黏度(如输油管道的加热炉配套管式换热器)。
2. 冷却与降温
功能:用冷却水、空气等低温介质带走高温流体的热量,使其温度降低至目标值。
应用场景:
压缩机出口气体冷却(如空分装置中压缩空气的降温);
化工产品生产后冷却(如聚乙烯颗粒生产中的熔融物料冷却)。
3. 冷凝与液化
功能:将高温气态介质(如蒸汽、有机蒸气)通过低温流体冷却,使其凝结为液态。
应用场景:
蒸馏塔塔顶蒸气冷凝(如乙醇精馏过程中塔顶乙醇蒸气的冷凝回收);
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气体的冷凝(如空调冷凝器)。
4. 蒸发与汽化
功能:利用高温流体加热液态介质,使其蒸发为气态(如产生蒸汽或汽化制冷剂)。
应用场景:
锅炉中的水蒸发成蒸汽(管式换热器作为锅炉受热面);
液化天然气(LNG)气化站中 LNG 通过海水或空气加热汽化。
二、典型应用领域与场景
1. 化工与石油工业
炼油厂常减压装置:
用管式换热器将原油与高温馏分油换热,回收热量并预热原油,降低加热炉负荷(换热效率可达 70%-80%)。
合成氨生产:
在变换工序中,用管式换热器将高温变换气与原料气换热,使原料气升温至反应温度(约 300-400℃),同时冷却变换气。
2. 电力行业
汽轮机凝汽器:
作为管式换热器的一种,用循环水冷却汽轮机排汽,使其凝结为水并回收至锅炉(换热面积可达数千平方米)。
余热回收系统:
利用烟气或高温蒸汽通过管式换热器加热给水,提高电厂热效率(如燃气 - 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的余热锅炉)。
3. 制冷与空调
水冷式冷水机组:
冷凝器采用壳管式换热器,用冷却水带走制冷剂(如 R410A)的热量,使其冷凝为液态;蒸发器则通过制冷剂汽化吸热冷却冷冻水。
冷库系统:
管式蒸发器(如排管式换热器)安装在冷库内,制冷剂流过时吸收热量,使库内温度降低至 - 18℃以下。
4. 食品与医药
食品杀菌与冷却:
牛奶巴氏杀菌设备中,用管式换热器通过热水加热牛奶至 72℃保持 15 秒,再用冷水冷却至常温(热回收率达 90% 以上)。
医药溶剂回收:
在药物合成过程中,用管式换热器冷凝回收有机溶剂(如乙醇、丙酮),减少浪费并降低环保处理成本。
三、技术优势与结构特点
1. 高效传热机制
结构设计:
管束排列方式(如正三角形、正方形)和折流板设计(如弓形折流板)可增强流体湍流程度,减少边界层热阻,传热系数可达 200-1500 W/(m²・K)(视介质和流速而定)。
可扩展性:
通过增加管束数量或壳体直径,可灵活调整换热面积(从几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),适应大规模工业需求。
2. 适应复杂工况
耐高压与高温:
管壳式换热器(最常见的管式换热器类型)的壳体和管束可选用不锈钢、钛合金等材料,承受压力可达 10MPa 以上,温度范围 - 200℃至 800℃(如高压加氢装置中的换热器)。
抗腐蚀与结垢:
针对腐蚀性介质(如硫酸、海水),可采用石墨管、陶瓷管或涂层管(如特氟龙涂层),延长设备寿命。
3. 操作与维护便利
可拆卸结构:
浮头式、U 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束可整体抽出,便于清洗管内、外表面的结垢(如每年用高压水清洗一次)。
流程灵活设计:
可通过并联或串联多台换热器,实现多股流体同时换热(如原油预处理中的多股换热网络)。